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_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分红
欢迎大家!我知道很多人对于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有一些疑问,但是请放心,我会在今天的分享中向大家传授一些关于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巧,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我2007买了5000份377016基金,请问现在值多少钱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股票(qdii)(377016)目前的净值是0.603。5000份就是0.603*5000=3015元。这是基金详情http://www.myfund.com/html/377016.shtml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股票(QDII
qdii以前跌的利害,现在有回暖迹象,现在进也是个机会,并不是因为它单位净值最低;购基金不要太计较净值的高低,比如华夏大盘,现在已经到了8元多,这也是只好基,现在只是不能购买,如果开放,那购买者将会很多很多。
上投摩根 亚太优势
我已经卖了,从全球股市行情来讲,中国股市表现整体好于全球其他地区股市,我建议你卖掉,来投资中国a股,这样挽回损失的机会大点,时间快点,我卖掉后已找回20%的损失,当然如果你不炒股票那就最好等他放着,等全球经济变暖后,他会有所起色。只是比较被动,时间较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杨逸枫的总结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上投摩根亚太基金连续多个季度出现如此大的投资失误?为什么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既没有调整投资管理团队、也没有调整投资策略呢?
基金经理13年经验竟是“选股不择时”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基金经理杨逸枫,十多年前就是王鸿嫔的部下。
杨逸枫于1993年加入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信托公司,先后担任jf亚洲基金、jf台湾增长、jf台湾基金的基金经理。在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网站对于杨逸枫的介绍,是这样写的——“杨逸枫女士具有十三年的投资管理经验,对亚洲金融市场的投资环境十分熟悉,在2001年分别获得杰出基金经理人金钻奖和杰出投信投顾从业人员金彝奖。”
资料显示,杨逸枫管理jf亚洲基金的时间是从1995年12月至2003年2月。其间,该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在台湾地区的同类型基金中名列前茅。上述两个奖项,主要是对于2001年以前杨逸枫管理jf亚洲基金的肯定。
此后的2003年3月到2005年4月,杨逸枫同时管理jf台湾增长基金与jf台湾基金。而在这两年间,两只基金业绩平平,位于行业中游水平。对于这段经历,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很少公开提及。其实难怪,“报喜不报忧”是基金行业产品宣传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那么,这位“对亚洲金融市场的投资环境十分熟悉”的基金经理又是如何管理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呢?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成立于2007年10月下旬。而2007年年报显示,该基金的股票投资仓位为91.02%,其建仓速度令人称奇。对此,杨逸枫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表示,“投资时机的不确定性太高,很难捕捉。我们再三考虑,最终还是决定不做时机选择,在第一时间把想买的好股票买到手。”
众所周知,选股和择时能力是对基金经理人的两个基本要求。一个拥有13年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人,竟然说出“投资时机不确定性太高、最终不做时机选择”之类的话,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高位仓促建仓应当是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出现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而此后的调仓不够及时、果断,进一步加重的该基金的亏损。
该基金2007年年报和2008年半年报显示,其在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股票交易量分别为347.88亿元242.56亿元,相对于2007年末269.58亿元和2008年上半年187.32亿元的资产净值来说,股票周转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一方面反映出该基金并没有进行过多的短线投机操作,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市场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时,该基金调仓不够及时、果断。
该基金投资失误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行业配置过分集中。
2007年末,该基金前三大重仓行业为石油天然气及消耗燃料业、银行业和房地产管理及开发业,持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分别为15.73%、13.88%和12.16%,行业集中度高达45.73%(行业集中度=前三大重仓行业市值/基金股票投资总市值),而三大行业均属于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的行业。因此,该基金大幅跑输业绩比较基准也就不足为奇了。
2008年三季度,该基金前三大重仓行业依次为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管理及开发业,持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分别为9%、7.41%和7%,持股集中度已经下降至28.87%这一相对合理的水平。可见,在承受了巨大的亏损后,基金经理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不过这样的调整似乎有些姗姗来迟。
上投亚太优势(377016)这个基金,07年开始就是杨女士执掌,前些年人家赔钱你也赔钱,这两年尤其是今年比人的基金赚钱了,你tmd还是在赔钱?坑的是投资者,要你何用?
关于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和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介绍已经到此结束,希望你能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如果你还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话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将持续为你提供更多相关信息。